800V高压能解决续航焦虑?还得看五大首创技术解决充电难题

  • 作者:
  • 来源:汽车鉴闻
  • 时间 2023-12-19
  • 浏览:52526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800V高压平台话题火热,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快补能,延展一下就是降低纯电车消费者续航焦虑,多家品牌都把“800V”当成相当重要的宣传噱头之一,其实您也可能会产生疑问,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当前比亚迪的三电技术算是首屈一指,那么关于快充补能,关于800V比亚迪行不行呢?

笔者查询了相关资料,没想到早在2015年,比亚迪旗下部分车型就已经应用800V技术了,而且居然连DM车型都有覆盖,但之前确实很少看到比亚迪800V的相关信息,如此看来,在技术层面上,比亚迪还是有点藏着掖着了,毕竟有句老话儿说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那!

2023年12月18日,比亚迪在京举办“不止于快,全能进化,比亚迪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凌和平副院长详细向与会人员讲解了比亚迪充电技术发展史,原来关于充电还有这么多故事讲。

站在消费者角度,笔者想用一句话总结凌院长的发言:基于现实便利消费者使用情况,高效利用已有充电网络,实现新能源汽车高效、安全补能。

比如双枪快充就是一种更符合当下充电网络的快速补能方案,虽然800V补能的确很快,但目前国内800V充电站网络铺设还没有达到普通充电站的体量,说起来似乎很美好,但结合用户全用车场景来看还是有较大局限性。

双枪快充补能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有效利用现有充电网络,并且也在和充电网络供应商展开积极协调,充电站通过小改动就能全面兼容,这样充电站的利用率也就高上去了,从长远来看成本就相对降低了,这也有利于提升充电网络供应商再建设的积极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双枪快充不用刻意选择充电站,完全可以就近、从快挑选充电站,只要充电站有空闲充电枪就能实现高效快速补能。

与会现场还演示了一段视频,腾势N7采用双枪快充,15分钟即可补能350km,站在消费者全场景用车角度,要比800V单枪补能更有现实意义。

其实关于充电技术,因为比亚迪很早就开始研发纯电车,所以充电技术当然会并行推进,您可以说是比亚迪率先实现了充电技术从0-1的突破,并且比亚迪也是首批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起草单位,比亚迪推出的家用/公用交直流充电技术也为国标提供了参考范本。

虽然现在800V的话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炙手可热,但2015款秦EV、2015款唐DM都已经应用了800V高压平台,快充功率在当时就实现了60kW,您可以说比亚迪800V高电压平台超前行业2-3代,如果您表示不服,还要告诉您比亚迪电动大巴也应用了高电压技术。

几年前,国内充电网络中,500V以下的低压桩占比很高,全面拆旧建新又不现实,当800V平台遭遇低压桩时,充电效率为人诟病,于是比亚迪开发了升压充电技术,车辆对各种低压桩的兼容性更好,可以说所有直流充电桩都能适配。

我们再放眼全球来看,众所周知,中国新能源汽车要领先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充电网络基建方面当然也是如此,这可能也是比亚迪启动乘用车出口之后,销量就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更符合当地充电网络环境。

网络资料显示,当前国内超充桩,电流超过300A的占比约为2%左右,结合国内充电网络建设的现实情况,比亚迪顺势推出了升流充电方案,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也是全球首创,高效利用已有充电网络实现快速补能的效果。

环境温度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影响较大,充电既要顾及低温影响,又要控制好温度恒定,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快速补能,比亚迪开发出全球首创的复合直冷技术,通过两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经由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的直冷板,实现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了100%,热交换能力提升了85%以上,既实现了高效充电,同时又保证了动力电池更安全。

我国幅员辽阔,比如东北西北等冬季极寒地区,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均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提升极寒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用车体验,比亚迪开发了全球首创的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业内首次实现极寒环境下冷车快充。

凌院长还举了一个实例,比如腾势N7,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对比传统方案,电池加热速率提升了230%,充电时长缩短30%左右,而且为了照顾消费者的用车体验,自加热可以在充电场景、驻车场景和行车场景下都可以智能启动自加热技术,不但保障了极寒地区车辆的性能表现,同时还能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那么问题来了,就您当前周边充电网络环境而言,800V充电桩更方便呢?还是双枪快充补能更便利呢?欢迎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献言献策。

最后希望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企,都要积极持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推动国内充电网络建设,进一步改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全场景用车体验。

注:文内配图源于网络,侵删!即兴成文未及审校,若有错误疏漏敬请谅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