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自主品牌KPI喜忧参半!

浏览量:23454 作者:百姓评车 来源:百姓汽车 时间:2024-07-04

随着6月销量数据的陆续公布,各家车企2024上半年的成绩将陆续揭晓。在自主车企中,完成率超过40%的企业并不多,比亚迪和吉利两家企业在销售数据和计划完成进度上都有比较好的表现。吉利汽车还上调了约5%的年度销量目标,调整前完成了50.3%,调整后为47.8%,是完成率最高的车企。

但是理想汽车、极氪汽车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三成以上,小鹏汽车完成进度不足两成,总体看,汽车企业销量目标完成进度不佳,为接下来车企继续卷价格战埋下了伏笔。

KPI完成率近半:比亚迪、吉利

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4.17万台,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3%;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61.3万台,同比增长28.46%。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目标为362万台以上,以此计算,上半年完成了44.6%。

上半年插混车型的亮眼表现支撑比亚迪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插混型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9.54%,超过同期纯电乘用车销量17.73%的同比增速。对比去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比亚迪销售的新能源乘用车中,插混型占比上升。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共销售插混型乘用车约88.10万辆,占公司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的54.82%,去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50.58%。6月份比亚迪单月销售插混型乘用车19.50万辆,单月同比增长57.93%,占公司当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57.33%,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吉利2024年的年销量目标比较保守,只有190万台,吉利汽车6月总销量为166085台,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3.38%;上半年累计销量955730台,同比增长41%。吉利汽车公告,由于强劲的销售表现,集团管理团队决定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约5%,由190万辆上调至200万辆。调整后,吉利汽车上半年完成了47.8%的销售目标,调整前已完成50.3%。

细分至具体品牌,200万销量中,吉利品牌在国内目标为115万辆,领克品牌为27万辆,两家品牌在海外市场合计销量为35万辆;极氪品牌则计划全年在国内销量达到20万辆,海外市场为3万辆。在下半年即将上市的车型中,吉利新能源车型覆盖多个品牌。其中纯电SUV吉利银河E5,搭载吉利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领克首款纯电车型Z10则在6月完成首秀,被称为“宝宝巴士”的MPV极氪MIX也将在下半年正式推出。

KPI完成率3-4成:理想、极氪等

绝大部分车企上半年完成了3至4成的年度销量目标。理想汽车全年挑战80万辆的交付目标,随后根据市场情况,全年销量目标调整到56万辆-60万辆。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交付18.9万辆,按照56万辆计算,理想汽车上半年完成进度约为34%。有消息称由于理想确认今年不再发布规划中的三款纯电SUV,公司第二次下调全年交付目标至48万辆,此时距离年初的80万辆目标已下调40%。若要完成48万辆目标,理想下半年月均交付量需达4.85万辆左右,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理想的单月表现不容有失。

上半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达到19.42万辆,超越理想成为新势力第一。据悉今年全年鸿蒙智行交付目标为50万辆,以此计算,半年业绩完成率为38.84%,下半年需实现月均交付5.1万辆左右才能完成全年KPI。而零跑汽车6月共交付20116台,同比增长52.3%,环比增长10.7%;上半年累计交付8.67万台,按照25万台的年度销售目标计算,完成了34.7%。

极氪汽车最近的发展势头良好,2024年年初该品牌制定了23万台的年销量目标,截止到6月中期,累计销量数据已经达到8.03万台,目标达成率为35%。而蔚来和极氪相同,年销量目标也是23万台,今年上半年蔚来汽车的累计销量为7.8万台,目标达成率为34.7%。最近一段时间,蔚来的销量情况有所回暖,如果后续乐道L60上市之后爆火,那么该品牌还是很有希望完成目标的。

其他车企的KPI完成率基本在30%以下,其中哪吒汽车、小米汽车、智己汽车与广汽埃安的完成率更是低于20%,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环境,给这些车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中小米汽车在上半年的累计交付量为2.25万台,以最低目标10万台计算,其目标达成率为23%,其实小米汽车并不缺订单,接下来最需要做的是提产能,如果能跟上节奏,才有希望完成年度目标。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目前正上演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挤压了车企的市场空间,一些规模较小的制造商陷入了生存危机,新势力车企已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百姓评车

造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的销量是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变化。设定合理的KPI是有必要的。上半年众多自主品牌的目标完成进度明显落后,完成率能达到40%以上的车企屈指可数,大部分车企的完成率集中在30%左右。

虽然我们不以销量论英雄,但拿得出手的销量是盈利、上市、竞争等一切的基础。打价格战就是打供应链能力,就是打成本优势,销量小的品牌注定打着打着就退出了,没有销量规模,价格战跟不跟都是一个归宿,不跟短痛,跟了长痛。如果车企扛不住降价攻势,下半年将会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