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车展前,何小鹏和余承东关于智能驾驶的那场争论至今还记忆犹新。
事件的起源是何小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友商AEB造假。而余承东则是在朋友圈发文不点名地进行回应,一场大佬之间的舆论战就此打响。
当然,大佬的行为不是随意为之的,其背后是有目的的,是非常强烈的那种。
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激烈,此前是各家在电池续航、补能充电方面你追我赶,于是我们看到1000公里的大电池问世,800V高压充电技术在积极推广,然后就是无休止的价格战,各家品牌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终端优惠、金融优惠、车主权益各种招数都拿出来了。
某种程度来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家的底牌基本已经透明。所以,各家车企总要制造出一个卖点出来,比如智能化驾驶。
所以,我们会看到何小鹏和余承东之间的斗法。当然,他们两人之间谁赢谁输并不重要,把智能驾驶这个概念打出来才最重要。毕竟,目前只有这两家的智能驾驶是跑在前面。
事实证明,这一招真的很管用。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以小鹏汽车旗舰车型G9为例,2024款小鹏G9订单中Max版占比高达80%;新款问界M7自2023年9月上市,在不到三个的时间里,累计订单已经突破了10万辆。其中,智驾版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了60%,而城区NCA选装率更是高达75%。
这说明大佬亲自摇旗呐喊的作用,的确是带动了智能驾驶的风气。
那么问题来了,智能化会成为2024年消费者购车的首要因素吗?
智能化将成首要因素
我们以新款问界M7为例。2023年9月,新款问界M7上市,上市即成为爆款。问界新M7上市以来大定数已超过14万台。新款问界M7凭借这样的表现,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在2023年底最火爆的车型,其火热的状态甚至让理想汽车都甘拜下风。
2024年1月份,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3万辆,同比大涨636.8%,环比增长34.76%,将2023年新势力造车品牌冠军理想拉下马,理想汽车在2024年1月销量为3.1万辆。其中问界新M7在产能快速爬升后,交付再创新高,单月交付3.13万辆,首次实现单月交付突破3万辆。
不少人士认为这是问界智能化的胜利。
其实不然。此前问界在2021年底推出之后,销量表现却经历了先高后低过山车般的表现。在2022年用了不长的时间,后来者居上,成为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蔚来、小鹏与理想等几家头部新势力并驾齐驱。但是到了2023年上半年,问界销量就急转直下,4月以后月销量更是连续低于千辆,最低时仅432辆。
彼时,华为的智能化标签并没有消失,一直都存在,但是并没有对销量有什么促进作用,该下滑依然下滑。
新款M7能够起死回生,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价格调整。老款问界M7上市时的官方指导价是31.98~37.98万,而新款M7的指导价为24.98万-32.98万元。起售价直接减少了7万,瞬间遥遥领先于理想L7/L8等竞争对手。7万的差价,这对消费者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笔者认为,新款问价M7能够实现大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价格,而智能驾驶不是说没起到作用,而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或者说,智能驾驶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看另外一个案例,2023年11月底上市的中型轿车智界S7,其智能化程度更高,还有着奇瑞这样明显更加强大的合作伙伴,市场销量不说能超过问界,至少也要旗鼓相当,但是一月销量仅为604辆,上市两个月还不到900辆,表现却大失所望。
显然,智能化水平并没有助力智界S7收获销量。
价格战仍然是首当其冲
从目前的消费者体验来说,影响其购车决策更重要的因素仍然是价格。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下,价格战是避不开的话题。我们看比亚迪有着完整的产品矩阵,覆盖了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越野的不同市场需求,价格区间覆盖了10万~100万,还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控制系统等方面有着超强的垂直整合能力,不仅技术领先,在成本控制方面更有着其他品牌难以企及的优势。
总结来说,比亚迪产品可控,成本可控,技术方面也可控。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等生,比亚迪仍然在积极打价格战。
2023年一整年,比亚迪已经进行了多轮降价,甚至一个月内连降两回,比亚迪还祭出了“油电同价”的策略和推出了冠军版车型,可以说比亚迪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
这说明了即使强如比亚迪,也要通过大打价格战,才能将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价格才是见血封喉的必杀技,其他的因素比如技术研发、三电领域的垂直整合、新品牌的成立等,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给降价打辅助,提供后勤支援。智能化因素也是如此。
某汽车垂直网站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购车用户的核心关注点TOP10排行中,价格因素排行榜首,品牌、品质、安全、口碑、能耗、空间、服务、配置与舒适紧随其后。而智能化因素则压根不在TOP10排行中。
换句话说,智能化因素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价格才是真正刺激销量的核心要素。
有人会说,2023年几乎全部新能源品牌都参与了降价,为什么只有比亚迪、理想等完成了销量目标,其他大部分品牌距离目标尚远。是不是价格没有起到作用呢?准确地说,是大部分新能源品牌受制于各种因素限制,比如成立时间过短,品牌影响力不够,产销规模不大,产品竞争力不够,价格也降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如此,但大部分品牌同比销量还是有所增长,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不枉白折腾一场。
百姓评车
价格因素在市场竞争中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就是一个品牌的全部。价格、品牌、技术、渠道、品质、安全、口碑都不是分开独立的,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这是一整套体系运转的结果。
在目前的市场阶段,价格是先行,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但是其他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以上都是相辅相成的。大家还需客观看待。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