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破产启示录,跨界造车为何会徒劳一场?

  • 作者:百姓评车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4-08-08
  • 浏览:42421

恒大汽车破产重整的信息在网上疯传。这家曾经喊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十五字造车“箴言”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已经跌落谷底。恒大汽车陨落的事例,进一步说明了跨界造车的难度之高与残酷。

近些年新能源车快速发展,掀起了众多行业巨头跨界造车的风潮。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除了华为、小米等科技巨擘在汽车界有很大的水花,其他企业基本以失败收官,或者沦为市场边缘者。跨界造车,远远比想象中更难。

钱不是万能的

跨界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尤其是当下的汽车圈,可以说是见者有份,人人都能掺一手。但造车不是有钱就能干的,恒大汽车就是一个例子。恒大汽车从2018年开始进军汽车领域,至今已经有6年时间,曾经通过大手笔买买买的方式,实际投入超过了1100多亿元,可见当年恒大汽车的资金实力很雄厚。

但是恒大汽车打造的恒驰5进入市场后无法走量,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驰5累计交付量只有1389辆,平均月销量不到三位数,无法为恒大汽车输血,最终恒大汽车也陷入持续亏损的境地,2021年亏损563.44亿元,2022年亏损276.64亿元,在2018年到2020年三年时间,恒大汽车的亏损额分别为14.29亿、44.26亿、73.94亿,2023年亏损了119.95亿元,已经累计亏损1108.41亿元。

许家印花了1000多亿,整合了全球供应链造车,最终也是失败收场,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说明了企业跨界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造车。

遥想2014年开始特斯拉点燃了很多人的造车热情,国内汽车市场慢慢攒起了造车的大局,前前后后入局的玩家数千家。10年时间已经过去,市场是残酷的,让很多人切身体会到了造车这场游戏太难攻关了。

看看初代坚持到当下混出了名堂的小鹏和蔚来,各个都还在与亏损挂着钩,更遑论一些要产品没产品、要资金没资金的新造车车企,淹没在车市里的企业很多,还有几家依然在苦苦挣扎。

比如尝试造车十年有余的苹果公司,论创新能力和论财力,在科技行业中难以有与之匹敌的对手,可他们的造车计划一波三折,最终不得不宣布放弃。又比如国内的互联网大厂百度也曾经多次想要打造自己的汽车,但受限于研发实力等多方原因,他们最终也放弃了独自造车的想法,进而转变为和吉利合作。OPPO也是众多转型科技公司的老代表,曾自信地表示:“如果汽车厂商造不好车,OPPO有实力的话就会对造车做尝试”。或许是折腾一圈后发现,造车这事没那么简单,OPPO也效仿百度与上汽集团合作,不再独自尝试整车的研发,而是退居幕后,专注汽车的智能系统。之前还有地产、家电、白酒等实力企业率先试水入局,但多数尝试以失败收场。

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产业链长,投资回报率周期也更长的产业,造车就是一场马拉松,烧钱的速度恐怖,甚至是无底洞,所以很多企业到最后大多是因为资金链不足,或资金断裂导致失败,甚至拖累母公司自身业务,所以汽车行业不是光有钱就能玩转的。

造好车太艰难

曾经恒大汽车在汽车圈也是雄心壮志,喊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车界的苹果”的口号,计划用三年时间成为“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但是现实很残酷,打造的恒驰5无法走量,根本原因是核心竞争力不强。

恒大汽车通过组装零部件的方式制造新车型容易,但是打造一款有竞争力的车型难。零部件拼装在一起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校,考验车企的造车技术和经验。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推出的新车,主打大屏、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方面,很少会把安全性当成竞争力指标。相比直接拿供应商提供的智能配置,打造一款安全性高的车子难度更高,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资源,也需要长期积累不断试错,更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配合。

跨界造车的企业虽然借助成熟的供应链成功将新车量产落地,并且凭借原有领域的影响力,迅速斩获一批忠实用户,但想要长久获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必然要经受得起考验。由于汽车制造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日之时便可实现,特别是安全性的高低关系着驾驶者与乘客的生命安全。

汽车产业虽然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时期,但基本属性始终未变,对车企的要求不仅是创新。汽车产业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同时,也在经历一轮又一轮新势力车企的淘汰,这表明产品安全、量产规模、集成能力、生产效率等基本规律是不能舍弃的,这些基本规律在产业变革的任何阶段都不可撼动,所以恒驰5进入市场后难以走量也是在情理之中。而恒大汽车破产重整后想要快速跟上其它车企的发展步伐,并保持市场竞争力,难度也很大。

百姓评车

汽车市场变革时期,造车或许是门好生意,但不适合所有企业。其他领域的企业如果想做汽车,还是有很多技术需要攻克的,比如说认证、安全、技术等。所以跨界造车一直都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诸如贾跃亭、董明珠等鼎鼎有名的大佬来造车,都要历经多重挑战才能烧出一辆车,并且均没能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浪花。所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挤满选手的当下,跨界入行造车需要谨慎,先问问自己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产品价格是否拿得出手,否则会像恒大汽车一样败走市场,只是徒劳一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