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阶智驾打入20万元以下市场,它们要拔头筹!

  • 作者:百姓评车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4-09-05
  • 浏览:34654

2024成都车展上,广汽埃安发布售价16.98万元的霸王龙520激光雷达版,被视为广汽埃安在向市场展现肌肉,将高阶智驾进一步向下普及的标杆,20万以内第一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型。

而上一个将高阶智驾在20万以内做下放的车型是小鹏MONA M03。据官方介绍,售价11.98万的515长续航版和售价12.98万的超长续航版搭载的是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而售价15.58万的589超长续航版MAX搭载的则是“满血版”XNGP,不限城市,不限路线,不限路况,全国都能开。当时还说是20万以内唯一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车型。

这才几天,20万以内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已经从一个变成两个了。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车型加入这个行列。正如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所说:“目前我们判断未来1~2年激光雷达版进入到15万价格区间的车辆成为标配应该会成为现实。”

同为20万以内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两款车型,埃安使用了激光雷达,而小鹏汽车则使用了更多的超声波雷达。在这里,笔者并不是想比较它们谁高谁低,而是小鹏作为新势力车企,埃安作为国资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两者竟然在20万元以内搭载高阶智驾这个赛道上齐头并进,确实有那么一点不谋而同的的意味。

这似乎也在表明,中国车市的竞争正在发生变化,此前是卷价格,现在是卷智驾技术。如果说卷价格还有些纯粹是考验谁血厚谁能挺得住的话,那卷智驾则是看谁的研发动作更快,落地执行更有效率。

前者还有些恶性竞争的意味,那后者绝对没有什么空间可投机取巧。同价位,你的产品智驾好用还是不好用,一开就知道。

这回大家是要来真的了。

打破旧有认知

智能驾驶在2024年呈现乘风破浪的态势,越来越多车企推出无图智驾,有路就能开几乎成为各家车企雷打不动的口号。但是,价格却成为一道分水岭。

主流新能源车企的高阶智驾包买断价格都在3万元以上,比如智界S7高阶智能驾驶包ADS 2.0、问界新M7 Ultra高阶智能驾驶包ADS 2.0的买断价格为36000元,订阅模式则是每年7200元、每月720元;理想汽车的智驾方案包含在车价内,Pro版本和Max版本的差价也在2.8万-3万元之间;蔚来目前政策为购车赠送一年NOP+,按月收费为328元/月;小鹏XNGP的选装价格为2万元。

这也导致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普遍售价都在20万元以上。就连一直被视为行业鲶鱼的特斯拉,FSD即在国内的价格甚至为6.4万元,加上车价最便宜也得接近30万元。

有数据显示,国内超过80%的购车家庭预算在20万以下。单凭这一点,高昂的车价就足以劝退绝大部分消费者,大家对高阶智驾只能是望而兴叹。

随着小鹏推出15.58万元的MONA M03 MAX版和16.98万的埃安霸王龙激光雷达版,这一局面将被打破。

从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小鹏和埃安能够推出20万以内搭载高阶智驾功能的车型,这和智能驾驶在研发成本下降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悉,EMB(电子机械制动)成本已经从去年的2万—7万元,陡降到目前的0.3万—2万元,此外,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等零部件成本也纷纷下降,这为售价10万—15万元价格区间车型搭载NOA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目前EMB成本为3000元的几款在售车型,高速NOA的表现与EMB成本2万元的车型的差异并不大。

同时,以纯视觉加算力的解决方案再加上感知地图技术的成熟,使得城市NOA的价格一降再降,此前搭载城市NOA的车型售价一直保持在30万元以上,后来则是降到了25万元以下,现在更是降到了20万元以内。

有数据显示,2024年,城市NOA车辆的渗透率会突破10%,到了2026年,NOA渗透率则有望超过50%。这意味着,高阶智驾普及到中低端车型将成为一种可能。对车企而言,如何分到这块蛋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成败。

在这方面,小鹏、埃安跑到了前面。

都是为了数据

把高阶智驾下放到更主流的20万以内市场,除了销量这个明面上的目的,小鹏、埃安这些品牌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网约车司机购买,从而进入网约车市场,以获取更加海量的驾驶数据,来丰富自己的端到端智驾大模型,提升自身智驾能力。

关于端到端的智驾大模型,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算力和数据两个方面。算力,车企可以通过采购芯片进行硬件堆积,把水平搞上来,但是数据可就没有办法采购,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包括各种路况,天气、城市主干路以及小胡同的真实数据,通过AI实现算法优化,从而实现更加智能的驾驶。

关键是,这些海量数据的获取并不简单,只能靠大量的司机长时间的驾驶进行积累。

所以,这是车企急于把智驾推向20万以内市场的主要原因,就像前文说的一样,80%的消费者的购车预算都集中在20万元以内,这是数据量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还有一群特殊人群非常适合收集数据,那就是网约车司机。正常家庭用车,一年行驶里程大约在1-2万公里,就已经非常难得,像笔者一年都开不到1万公里,而一辆网约车一年开个10万公里都是常规操作,有些人甚至一年行驶里程能达到30万公里。这样的海量数据对于大模型训练来说,那是求之不得。

在这里,我们以小鹏汽车为例。大家都知道智驾一直是小鹏汽车的强项,甚至是立身之本,不仅研发力度大,而且研发时间早,但是这几年却被华为所超越。华为鸿蒙智行生态,旗下不仅有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个品牌,而且还吸引了很多品牌,他们都在采购或者即将采购的路上,华为甚至还成立了新公司引望,来吸引更多的车企入股,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宝贵的数据。如此一来,大量的驾驶数据将会汇集到华为手中,不断提升华为的智驾能力。

小鹏汽车以及其他有能力研发智驾或者不甘屈服于华为的品牌,把20万元以内车型作为突破口,实现掌握更多驾驶数据的目的。因为华为还没有把手伸到这个市场。

可以预料到的是,这些志在突破的品牌,未来一定会对网约车市场进行渗透,至于说直接打造网约车版车型,还是拉拢网约车司机,抑或是从上而下和网约车平台合作,就看各家具体怎么干了。

百姓评车

相较于牺牲利润的价格战而言,卷技术更符合企业长期利益,也更符合有主管部门的意愿——拒绝恶性竞争。行业变革已经进入下半场智能化阶段,又一轮较量一触即发,好戏即将上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