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已经和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公告显示,华为将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而长安汽车将投资这家公司,并与其开展战略合作。
据了解,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在新公司的股权占比拟不超过40%,双方承诺与新公司进行长期合作与战略协同。未来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方面。
今年8月就有消息传出,华为有意推动车BU业务独立运营。长安和华为的合作传闻更是满天飞。如今双方合作终于尘埃落定,堪称行业内的大事件。
一直以来,长安和华为的合作都是相当积极的。早在2019年,长安就和华为共同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后来长安阿维塔背后就有华为的投资,当时华为还属于配角。
此次,华为成立新公司,定位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将面向行业战略伙伴开放股权,长安是首个拟合作的整车厂。也就是说,未来无论是更多的车企加入进来还是合作,都是在探索模式,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开放共赢。
智能汽车新玩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为与车企厂家合作形式有三种,分别是垂直零部件供应、HI(HuaweiInside)模式和华为智选模式。第一种就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华为作为供应商给供货,车企进行采购;第二种HI模式,华为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第三种智选模式,简单来说,除了不亲自造车,华为深度参与汽车从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的所有环节。这三种模式合作深度由浅到深。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验证,华为在智选车模式更加深入,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和奇瑞合作的智界,都是经典案例。
此次,华为的新公司在智选车模式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不仅定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而且在还会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这种头部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车企入股成立平台的方式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这和智能手机市场的玩法颇有些类似,谷歌提供开放的安卓操作系统,然后各家手机制造商参与进来,可以根据厂商和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促进了生态应用的丰富性,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车企来说,此次华为的新公司定位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角色从此前的供给方供应商转变为需求+供给的融合共同体,把技术和经验开放给行业共享,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毕竟华为在智能化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在数字平台、全场景互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是行业头部的存在。就连李想都承认,在技术层面,实在是超不过华为。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华为的强大。
2022年余承东说,汽车业务是一个烧钱的业务,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2022年,华为首次披露了智能汽车业务的收入,全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20.77亿元,2023年上半年,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亿元。
很明显,华为成立新公司,引入更多的股东进来,有经营方面的考虑。
余承东此前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只有两三年的机会窗口,如果没抓住,将来这个市场就跟华为没关系。华为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和更多车企进行绑定,稳固自己的市场位置,谁也绕不开。这必须得给个一键三连啊!
灵魂该何处安放
2021年,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陈虹谈及和第三方公司自动驾驶合作时,说:“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种观点相当有代表性。且不要说上汽集团这样的天花板级别的车企需要掌握自己的灵魂,就连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势力品牌们都在积极全栈自研。主要原因在于,在智能化时代,智能软硬件已经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车企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科技公司而不是单一的汽车制造商。
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关键技术研发前景不明朗,不可控因素较多,自研能够把核心技术把握在自己手里,而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即使到今天,相信很多入局新能源的各路车企,要让它们放弃核心技术和市场话语权,答案依旧是不会答应。举一个稍显极端的例子,比亚迪把DM-i插混技术推给理想汽车来用,你觉得李想会同意吗?尽管地球人都知道插混和增程孰优孰劣,但是理想已经打上了增程的标签,而消费者也接受了这一事实。
说回华为的新公司,要打造一个类似安卓操作系统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还主动让车企入股,这在相当程度打消了顾虑,也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大家在一口锅里搅饭比吃小灶自然要来得更亲密无间,更重要的是如果真能够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参与其中的车企还能有个性化定制,保持各自的品牌调性,那么“灵魂”必将能够得到安放。
目前阶段,华为只是和长安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大方向初步确定,具体操作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未来具体是像谷歌那样提供智能技术的软件基础包,还是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非智选车的品牌加入进来之后会不会区别对待,进入和退出机制等诸多问题都还需继续探索。
未来的合作前景多大不得而知,但能够确定的是,“灵魂问题”如何处理将是关乎成败的关键——从来都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抓住小辫子。
百姓评车
在经历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中国新能源汽车又迎来了合作创新。这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了联合的意识。
正如余承东所说:“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先干起来再说。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