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整体销量规模进一步拉高。中汽协数据,2023年前11个月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预计2023年全年;新车型层出不穷,2023年中国市场共推出了1100余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包括改款等),新车型密集发布,新车生命周期加速缩短,从燃油车时代5、6年左右一款新车缩短到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必须推出新产品。随之而来的是新技术大面积普及,像800V高压快充、城市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等都在向更低价位的车型推广。
忧的是,整体销量的增长是建立在大幅度降价的基础之上的。大部分车企都处在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的尴尬境地。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只有比亚迪和理想实现了盈利。
2023只是开了一个头,中国车市在2024年的洗牌必然在加速,各家品牌之间也来到了关键时期。
价格战不会停歇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3年的中国车市,那么降价无疑是首当其冲。2023年车市价格战起始于特斯拉,在3月份经由东风系品牌发扬光大,到了2023年下半年,演几乎所有在局中的汽车品牌都被囊括其中。新势力、二代新能源品牌以及合资品牌,都推出了相关的降价举措,而且是每个月都不例外。
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牌有比亚迪、蔚来还有极越。比亚迪作为行业的头部选手,产销规模首屈一指。2023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达到268万辆,冲击300万的年度销量目标仅差临门一脚。就是这样一个巨无霸,本应该稳坐钓鱼台,看其他对手殊死拼搏,再坐收渔翁之利,但是它却身先士卒,甚至在11月一个月内连续降价两次,全力收获销量,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卷王;
蔚来汽车一直高高在上,它不仅是新势力的带头大哥,更是凭借高端的产品定位、极致的用户服务以及投入巨大且回报漫长的换电业务,对降价这种行为“不屑一顾”,李斌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蔚来汽车不会降价”,还打比方“你想吃金枪鱼和吃鲫鱼,那肯定价格是不一样的”来解释不降价的原因。即使这样,蔚来也在6月份开始了变相的降价,通过调整权益来实现了产品价格下调。不得不说,降价果然是灵丹妙药。蔚来随即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销量冲到了2万辆的大关;
极越在10月份推出极越01车型一个月就宣布下调价格3万元,极越01 Max调整后售价为21.99万。先不说极越01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实力如何,单看在同等价格区间内,小鹏G6售价20.99万起、智己LS6售价21.79万、非凡R7售价18.99万、极氪X售价18.98万起,比亚迪唐EV售价24.98万,如此多的对手在虎视眈眈。
极越01要想在重重包围中脱颖而出,如果不拿出一个惊艳的价格肯定是不行的。
特别是到了12月份,各家的价格战也在进一步升级。不完全统计,近20家车企启动了价格的策略。比亚迪在12月1日就宣布王朝车型降价促销,其中秦PLUS DM-i冠军版降至8万元区间;小鹏汽车,12月以来更是连续三次降价。小鹏P7i、G9、G6等降价幅度从1万元-2.6万元不等;零跑汽车、深蓝汽车、启源等品牌,纷纷推出了高至数万元的优惠活动。
各家品牌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已经打破了头,2024年价格战也不会停歇。而且随着车市洗牌的进一步加剧,价格战只会更加残酷。
竞争更加多元化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开启了行业洗牌,那么2024年就是洗牌进一步加剧。就像王传福说的那样“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并且未来3-5年,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板块会持续开打价格战。”
没错,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最主要内容。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打得起高强度的价格战。除了比亚迪这种在供应链上深耕多年的巨头,其余的大部分品牌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价格战已经打到明牌的程度了。汽车行业的制造成本已经没有秘密可言,都是随着供应链的上下波动而波动,所以各家的底牌大体都能猜得出来。打价格战拼的是谁能扛到最后。
所以,2024年的竞争局面将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细化。比如,推出的新车型瞄准标杆产品便宜那么一点点,在用户权益上多给一些政策。更核心的竞争将出现在技术普及方面。
2023年末,各家品牌都在陆续推出城市辅助驾驶功能。问界、小鹏、理想等多家品牌纷纷展开覆盖率的竞速。小鹏汽车开放50城,理想汽车的目标是100城,问界则是要全国城区覆盖,大家正在通过大跃进的方式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进而影响用户心智。
客观地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到现在这个程度,大家已经有些卷不动了。但是方向一旦指明,那么大家就又会像打了鸡血一样蜂拥而上。虽然后来者不见得能追上来,但是会对领跑者造成极大的压力。
以上都说明了,进入2024年,中国车市将进入内卷2.0时代。车市竞争将从价格层面扩展到技术层面,还有品牌营销方面。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产品技术研发更有针对性,市场策略的灵活多变,还要有品牌调性的长期坚守,这些都是缺一不可。这说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汽车产品从过去耐用消费品的属性变成了电子快销品的属性,迭代极快。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入局的品牌能做的就是加速自我革新,看谁跑得更快。
百姓评车
今时不同往日。以往燃油车时代,技术壁垒高耸,产品更新的节奏是可控的,车企巨头可以像挤牙膏一样慢慢释放。现在则是行业处于新能源转型阶段,旧有的体系被打碎,新的规范在重塑。
就连比亚迪已经颇具规模,也得全军出击,在各条战线上拼刺刀,这也给其他品牌一个信号,市场仍有变数。现在就是淘汰赛的关键时期,能否留在牌桌上关键就看这两年。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